由文員做到主管 矮小症女患者揹「半個自己」遊歐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17/05/08 11:17

最後更新: 2017/05/08 21:07

分享:

分享:

每1萬名香港嬰孩,約有1至3名患矮小症(俗稱侏儒症)。有身高約108厘米的女患者,努力克服身體障礙,揹起有自己一半體重的背包遊歐洲;亦有患者被多間幼稚園拒收。

身高只有約108厘米的陳小姐(Manda),患上矮小症中最常見的病症——骨骼發育異常症。她說從少已知自己有侏儒症,一直努力克服,加上性格樂觀,多年來都有不少朋友,讀書時在朋友介紹下做call台,學習到中文輸入法,助她很快找到全職工作,更由會計文員做到倉務主管,證明後天努力可戰勝先天缺陷。

Manda身高如一名幼稚園學生,體重只有30公斤(約66磅),但她說自己的負重能力尚算不錯,曾揹起「半個自己」重量的背包,與朋友歐遊40多天。她的男朋友身高175厘米,二人已愛情長跑12年。她希望大家明白矮小症者有一定能力,與常人分別不大,希望社會減少歧視及不理解。

Manda笑言,矮小症患者多性格樂觀及易滿足,只是需要時間認識才能被發現,希望大家明白矮小症人士亦有一定能力,與常人無大分別,希望減少社會的歧視及不理解。

5成機會遺傳給下一代

矮小症患者大多智商正常,但病症較罕見,或遭歧視,面對別人疑問時亦可能難以啟齒。

現年46歲的黃先生(Edmond)只有約4呎7寸高,亦是矮小症患者。他坦言,矮小症在人生不同階段帶來不同難關。

他憶述小時候並不知自己患病,記得坐升降機時只能按到 8樓,每天寧步行6層到14樓回家,亦不會請人幫忙。

父母則以多種方法嘗試幫他增高,包括買刺激腳底穴道的鞋墊、用繩固定腳部再拉長他的身,又要他由踢足球轉打籃球,但仍未有顯著成效,到讀大學時肩膊有骨骼問題,求醫驗血才得確診自己是矮小症患者。

矮小症患者Edmond(右一)只有約4呎7寸高,曾不敢湊女兒返學,怕她被同學取笑,但女兒卻不介意。(潘政祁攝)

Edmond在社區中心認識高約5尺3寸的太太,二人拍拖約6年便結婚,並在5年後生了女兒。他解釋,矮小症有一半機會遺傳予子女,經商量後,二人認為即使患病,亦有能力陪伴渡過,幸女兒出生後正常。

Edmond坦言,會擔心女兒會因為自己身高而被同學歧視或取笑:「曾與太太商量是否應該由我接送,幸好女兒有欣賞我的地方,女兒也不介意。」

受身高所限,他現已無力再抱起9歲女兒,到主題公園亦不夠高可與女兒玩碰碰車。

有學校拒收 或收雙倍學費

小而同罕有骨骼疾病基金會會長朱凱欣的兒子亦是患者之一。她說,懷孕時只知胎兒腳較短,直到兒子出生4個月才被確診患軟骨發育不全症,兒子學行速度較同齡者慢,找幼稚園亦困難重重:「不是說難照顧,就是無位,又或要付雙倍學費聘助教。」幸最後獲英基取錄。

小而同罕有骨骼疾病基金會會長朱凱欣的兒子在4個月時才被確診患矮小症,她為讓更多人認識此病而成立基金會。(潘政祁攝)

煤氣公司聯同基金會舉行包糭活動,煤氣執董暨公用業務營運總裁黃維義稱,希望可增加大眾對矮小症的認識。

朱凱欣感謝煤氣公司給予矮小症患者的支持,希望未來更多學校、機構和企業能像煤氣公司一樣,公平對待矮小症患者。

【延伸閱讀】大人臉小童身 黏多醣症患者:被歧視比傷殘更苦

【其他熱話】SEN學童的自白:很想令媽媽開心 

【其他熱話】《一念無明》現實版: 我親眼目擊丈夫被浸死